出发前
在九月底,我开启了一场为期半个月的旅行,旅行的路线是从北京出发,途径广州、深圳、上海、杭州,最后再回到北京。作为第一次出门旅行来说算是略有挑战,选择了那么多城市,同时有许多事情会是第一次面对,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做准备,包括但不局限于行李准备、行程时间、酒店规划,交通方式、景点规划。
这次旅行算是在很久之前就有了打算,八月底开始匆匆忙忙做准备,周末都会花时间去做一些规划。许多事情没有经验,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但旅行已经结束的我看来,作为第一次旅行还算成功。我并没有像网上那样做了十分详尽的规划,具体到几点去什么景点玩,只是大概选了一些感兴趣的点,随缘去逛一逛。
旅行也不必搞的那么紧张,更何况我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是想着去看一下南方的城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人,就像没看过雪的南方人一样,对那未曾去往且气候相异的城市感到好奇。另外则是想要去见一些未曾见面以及或者是许久未见的朋友。就这两个目的来讲,也算是都圆满了,感受到了南方的气候,尝到了许多美味的食物,还见到了许多的人。
“将要旅行”这个想法,从开始规划到出发前一直在围绕着我,有对行程的期待,也有对一切能否顺利而感到不安。
除此之外,出发的前几天还有种难以描述的强烈感受,整个人有些像一个即将迎来假期的孩子。面对临时下发的任务则像是应对期末考试一样紧张,当任务完成时也像一个考完试的孩子一样松了一口气,这个阶段似乎一直在向未来寻求透支些什么给自己。尽管自己明知即便旅行开始,一切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变化,我还是我自己,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发生而改变。也许我只是想要从当下逃离,将一切托付给未来的自己吧。
直到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收拾完东西在沉迷游戏的我,想到了明天就要出发这件事情,瞬间萌生了一些无意义感,以下是我发在频道里的原文。
明天出发旅行,晚上玩游戏的时候突然在想,这个超长假期在家打游戏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出去旅行,和人面基,这些事情似乎都没什么意义。刚才洗漱的时候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没坐过飞机,没旅行过,没去过南方那些城市,所以我会选择开启这次旅行,很大程度上有一种想要初次体验的感觉,但是又开始觉得没有这些体验似乎也无妨
这样的无意义感,从这时开始到旅行结束,经常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时机出现。每一次出现我自然会关注且记录下来,但这些待后文再提。
总之在规划的第一天,我出发了,粗心大意的我在到达第一个目的地前不出意料的出了很大的篓子:走错了机场,但好在我担心各种状况所以出门较早,勉强补救了回来,最后算是相对顺利到达了广州。
以上就是出发之前的我。而在整个旅程中经历的事情,我不打算严格按照时间线和城市串起来讲,某些东西应当被混到一起,不论是为了变得完整,还是为了模糊掉一些会让人感到困扰的细节。只会留下一个流水账的版本,为了那个可能会记得并且会回头看的自己。
旅途
在整个旅行的过程中,踏上了自己从未到达的土地,体验到了众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到了许多地域的差异,一切都很新奇,获取也很有趣。但现在想来似乎并没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只是平稳的按照模棱两可的规划,前往景点观光,约见各种想见的人。
景点
拍摄
绝大部分的景点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吸引我,但是一些景观如果保存在自己的相机之中,则是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实际上也确实拍了很多照片,其中不乏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自然也还有一些浪费存储空间的废片。为了拍照片东奔西走,背着沉重的设备,这也使得我旅行的过程十分劳累。以这样的心态进行旅游,似乎我不再是作为游客,而是作为一个兼职摄影师在工作。
拍照时的我意外的拼命,有时会背着非常沉重的设备在外面到处行动,经常为了夜景晚上十点还在奔波,不知道是什么在驱动着我。我未曾觉得自己有那么热爱这件事情,但是有些像在一些情况下打游戏,也没什么其他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干脆不想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即便是游戏中最重复无聊的部分也会一直在玩,像是在重复自己的行为,或者开始了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拍摄时以及看到成品的兴奋,以及觉得自己拍不出来好照片的痛苦都是切实存在,甚至一度因为后者不想出门拍照。拍照真的是困难的事情,不知道怎么才能拍到满意的照片,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有很多缺陷,也缺乏许多创意。有些地方比较容易出片,但又觉得太过于平常,却也不知道怎么拍的更好,虽然觉得拍到了好看的照片但是又不满意。
不论拍照这个行为本身的心情如何,到了一些绝美的景点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拿起相机开始拍照。在珠江夜游拍照的时候彻底迷上了夜景,漆黑的夜晚中到处都是炫彩的灯光,照亮了漆黑的江面,照亮了两岸;站在广州塔顶看向周围的风景时,为所能看到的景观而感叹,不由自主的想要记录下眼睛所看到的所有画面,也因此拍了许多全景照片;走到陆家嘴区域的江边,看向对面金碧辉煌的外滩,很难不感叹真是漂亮。
记录下肉眼所见的美丽事物,这似乎像是我拍照的初衷之一,我也并不很清楚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态开始拿起相机拍照,但至少这个念头使得我继续拍照下去。
熟悉感
在各地景点之外的地方,或者说在这些城市中穿行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并不是作为从外地来的游客的那种好奇,而是一种此时我只是在“这里”,而不是我在“这个城市”的感觉。你不会强烈的意识到你到底在哪里,你只知道你在餐馆里吃饭,你在床上睡觉,在前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之上。也许你认为这和我的旅行路线有一定关联,全都是相对繁华的城市,但我想即便是在没有那么繁华的偏远地区,也一样很少会产生此时此刻“身在某个城市”的强烈感觉。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时刻,比如说我在广州一个商场的电梯中,听着周围大爷大妈全在讲粤语的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身在国外,或者在最初几天看到许多高耸入云的建筑,会觉得这一定不是在北京,这对限制建筑高度的北京来说算是比较罕见的光景,但看多后也就习惯了这样的建筑。
对于有的人来说这种熟悉感是坏事,但对我来说或许会使得我更有信心能够走向更远的地方。在一个半月之前我写下了这样的内容,而这次旅行的我也到达了更远的地方。
刚出生,父母的怀里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当渐渐的能走了,自己的世界逐渐扩大到了家中各个角落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已经能够在村子里到处玩耍
当我开始上小学,村子外面一公里的世界也已经和我的世界产生了交集
在6年的时光后升入了初中,我的世界边界已经需要乘坐公交车前往
高中不再是按区划分学校,我考到了更远的行政区,随之这些区域也划入了我的范围
大学入学那天,随着火车的行驶,我侵入了临市的领地,在这之后甚至到了距离更远的其它市
当我就业后,到达了外省,不论是工作还是周末我都行走于这里,相对于家乡来说十分遥远的地方
终有一天,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吧。不论是能踩到的路,还是踩不到的路
人
这次的旅途中见到了非常多的人,都相处的比较愉快。有的已经认识许久,但也有在路边初次接触的陌生人。相比于世间人类的百态来说这些人群只是非常渺小的一部分,但很多也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旧友
首先要说的是和一个旧友的事情。到了广州放下行李后就去见他了,我们约在了一个牛肉火锅店,久违的见面,彼此都为对方的变化感到惊讶。他一开始跟我讲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什么好吃的,以及之前共同认识的一个朋友来的时候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觉得不太对劲,自己变了,在他一开始给我讲其他事情的时候我感到的是诧异,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生活上的破事,比如说对方的工作,生活,现状之类的。但是之后也是不可避免的谈及到了各种生活的问题,他提到要在广州结婚定居,但是房价太高有点顶不住,也不打算要孩子毕竟开销太大。我想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这样的改变吧。我也这样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不记得确切的回答了,大致意思也是赞同我的观点。我觉得有些可悲,和别人聊天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梦想与希望,而是残酷的现实,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惨状,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另外他谈及了在这个城市的朋友关系,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而且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三十多了)难以和年轻人一起玩。我们是在我老家那边一起玩switch认识的,当时他大概二十七八左右,一群人经常出去玩switch,然后顺便约饭什么的,也比较开心。另外从他的话中我感觉到他比我要想的更加重视和我的这段关系,我有些意外。也许是我对于人过于冷漠,也许是我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知不觉间我可能得到了一些漫长的时间中苦苦追求的东西,只是我却无法认出它本来的样子了。他很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擅长于处理这个。在等电梯的时候他和其他等电梯的人自然的交谈了起来,对于家里人的事情以及类似的人际交往他都做的很好,后来还告诉我出来玩要买什么给家里人之类的。不是那种靠什么技巧,而是完全的真诚、自然的面对他人,接受他人,不像我一样畏畏缩缩,充满自卑与自私,处处躲着别人,也不愿和家里人交流。如果不是一起玩switch认识的,我很难想象这样的我们会有交集。
最后吃饭买单的时候他还一定要请我,我是真的不好意思让他来,他还是特地打车来这边,同时第二天还陪着我一起,甚至第二天也没能给我买单的机会,说是等他来北京玩再请他,不过北京毕竟没什么好玩的。饭后的散步,讨论到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还在想,50岁女性已经到退休年龄,那大部分50左右中年男人都在干什么?他那边的亲戚在开店,但是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不到社会上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人,保洁也都是一些六七十的老大爷在做。现在想想可能是开店,保安,货车司机,厨师之类,我不太清楚那个年龄段的人,我爸可能也不能作为参考。
不过这样沉重的话题也只有第一天,第二天他又陪我到处转到处玩,还带我去坐了珠江夜游,一天的话题都比较轻松愉快,从饮食习惯,到在玩的游戏等。美好的时光总是类似的,也就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最早认识的网友
旅行的过程中,见到了十年前我正式接触网络世界的时候就认识的网友。由于看过照片,甚至照片被他拿去P成了奇怪的样子,他直接一眼认出,我听着熟悉的声音也算是认出了对方。在十年前认识的时候,彼此都不会想到这份关系会维持到现在,并且还会有这样一天在线下见面。晚餐过后便一边聊天一边压马路到了海边,吹着海风,到了很晚才结束这一场面基。
这种场合必不可少的话题就是感叹时间之快了,毕竟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都从一个初中生成长到了一个社畜。除此之外聊天的内容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见到这样的网友本身是非常有纪念性的事情。
一位面基过的网友
由于是工作日,因此约见的过程是直接去往餐厅,他从公司赶过来,吃完晚餐后再回去工作。除了聊了一些网友之间的故事之外,其他的内容都比较现实,以及他考虑这些问题的方面也是如此。这种说法是想要夸奖这位网友,对这些事情考虑周全也是比较难得的,包括但不局限于城市的选择与工作岗位的问题,以及会面临的一些社会现状等。另外和上面提到的那位十年前就认识的网友完全处于社会的两端,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好,但此时这样形容是相对比较合适的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且难以描述的感觉,或许是对立感,或许是割裂感,就好像是看到高楼大厦的旁边还有一栋老旧的平房一样。
高中同学
自从高中毕业以来已经7年了,在这段时间内从未见过他,甚至他的微信都是见面前几天找另一个同学要的。我不太会去联系过去的同学,因为在学校的时候里几乎可以说是我做事情最令人讨厌的时候,但我渐渐开始对过去同学经过这么多年对变化感到好奇,另外在过去他还是与我有些交集,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接受我一些,之前正好得知他在上海,于是顺便尝试约了一次晚餐。
他表面看起来还是没什么太大变化,以往就显得有些成熟,也许更多的变化在内部。而我自然是完全变了一个人,除了令人诧异的长发外,对方的评价是看起来变得乐观很多。聊天得知厨师的工作还是比较辛苦,每天基本上除了睡觉、通勤就是在工作。他在上海已经当了五年的厨师,学到了许多厨艺,现在也差不多到了回老家的时候了,和我见面的前几天也是刚刚辞职。对于许久未见的同学来讲,聊的内容大多都是工作以及现状之类,不过能够约见到对方我也比较满意了。我对过往的同学多少有那么一些愧疚感,毕竟过去的自己实在是行事恶劣,令人作呕,自然是抢先买了单,算是弥补一些愧疚。
或许不够熟悉的约见
从上海走之前,主动约见了一个推特上偶有交集的推友,但这也算是第一次正式聊些什么。一直觉得会是一个值得见一面的人,见面后也不失所望,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想,也许是对于发的推文的感觉,我也无法用语言描述。
除了常规的话题还聊到两个比较特别的内容。一个是关于心理疾病,另一个则是关于困扰的事情。不止一次面基的时候被问你最近有什么烦恼的事情,现在想想之前的回答好像都是说了一半,但我也很难说出更深层困扰我的东西。刚才又想要成为别人,但是回头来想我只能做自己,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困扰的事情,但又可以说是表层困扰自己的事情的一部分。也许因为我不懂,现在的我看来这一切是纵横交错的。
杭州的群体面基
群体面基是完完全全超出我预料的情况,我原本自然是打算和单个人进行见面。但由于杭州推友线下交流的氛围比较浓厚,不由自主变成了群体见面。
最初约见了一位推友在周围转转,后来多了一位推友一起吃晚饭,之后理所应当的一起在城市里压马路。变成三个人的情况我是最不适应的,瞬间沉默了起来,直到结束。而第二天也是类似的情况,在和所有人见面的时候我开始沉默了起来。我不是很习惯这么多初次见面的人一起,也并非什么社恐,只是我有些社交障碍,另外这么多人一起的话很难说每个人进行聊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的回避倾向仍然非常强烈,主动选择在群体中处于孤立的位置,主动选择一言不发。不过也算是难得的体验,这样想的话似乎能接受了很多,但也是我永远不会想有第二次的体验了。
陌生人
借移动电源的陌生人
自己下了广州塔坐在座位上找自己的东西时,一个阿姨打上了车但手机没电了,就来找我借移动电源,在对方等车的时候就开始聊了起来。她看到了我背的相机设备后问我是职业摄影师吗,是否接单之类的,听她讲她是和朋友一起来广州塔吃饭,以及找了摄影师帮忙拍她们。还大概问了一些在哪之类的,问我业余有没有接单,我回复工作忙。临走之前推荐了陈家祠作为下一个目标景点,总体来讲是很友善的一位阿姨,感觉也比较有气质。
摄月
在上海拍东方明珠的机位等待时,一个路人小哥过来问我在拍什么,后来他告诉我他在小红书上找到这个机位,恰巧在同样的位置。那天天气很差,都以为看不到月亮了,我甚至规划了下一个机位,就顺便和他约好一会去下一个机位(虽然最后恰巧月亮出来了),在下一个机位拍完后加了微信。除了拍月亮几乎没什么其他交流,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经历吧。
高铁上幸福的一家人
在某趟高铁上,旁边的小孩子一直在折断笔,妈妈对孩子说爸爸赚钱妈妈花钱买的,你可不能浪费啊,之后孩子的父母都笑了。还有一个片段是服务员路过喊着水果冰激凌,妈妈非常迅速地捂住孩子的耳朵,感觉也很有意思。这家人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幸福,并且也是非常可爱的一家人,属实让人羡慕。
擦肩而过的人们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尽的没有直接交集的人:在广州看到了睡在路边的人,深圳看到开摩的的人;在杭州的文化广场,看到了正在直播唱歌的中年阿姨;中秋节在上海的外滩,有行动不便的人,有在和家里通话的人,有结伴而行的情侣,有坚守岗位的交警,有和睦的一家人,有在发小红书的中年大叔。另外和朋友在海底捞吃饭的时候,看到了失恋的人,有陪他来的朋友,还有旁边一脸陪笑的工作人员。但我在想,这些工作人员也是十分辛苦,在工作之余可能也会因生活所困愁眉苦脸,和当时带有笑容工作时完全是两个样子。我会去想象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样子,比如惊喜和遭受痛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游玩的时候等。这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如此,总会身处不同状态,并且展现给人不同的一面,但每一面都是组成个人的一部分,无法一言蔽之。
旅行结束
在最初提到了旅行前感受到的无意义感,而旅行过程中无意义的感受又数次涌上心头。
有一次在和朋友一起吃美食的时候,有一个瞬间我感到格外空虚,无意义,只觉得十分美味的食物吃与否在大部分情况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除非肠道细菌反复催促你去吃。而在吃饭时是否进行交流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除非我感到孤单需要找人讲话。和我一起的人们可能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受,他们很重视美食,而我则是一个对美食不太讲究的人;他们很注重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而我却对这件事情过于冷漠,和别人产生联系甚至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心血来潮(当然这并不准确)。
在约见另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突然觉得是否不约见也无所谓,甚至不认识也是无所谓呢?交朋友对于个人社会生存以及社会关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自己”呢?我作为一个弱小的个体可能需要这些益处,但作为我自己来说如果没有任何压力的话,会想要远离和人的关系。这和我的童年过往有所关联,现在也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在旅途的时候,似乎也出现过认为我是否在城市里,在景点里游玩是完全无所谓的事情,我这次出来纯粹只是为了好奇,体验全新的事物罢了。
现在看来这些全都是为了满足身心的需求。我是一个认同“人生无意义”这个观点的人,既然活着那就遵循“在不会被警察叔叔带走的情况下满足自己”这个规则去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另外满足自己的部分欲望,我的行动、想法与解读,现在看来似乎也是满足这一切的。
旅途中的这份无意义感或许是想要传达给我什么东西,当然也可能是纯粹的无意义,但我可能不得而知了,现在已经结束了旅游,回到了熟悉的日常生活,回到了熟悉家里,等待着我的或许是另一种的无意义感,但这已经是另一份感受了。现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仍然会觉得毫无意义,我为什么要开始写呢?也许是想要拙劣的模仿我的一位朋友,但不论如何既然想写了那就写下去吧。
数量众多的无意义感,我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它们,但不论如何它们或许会陪伴我一辈子,或许也不会有任何答案,只是这样存在罢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无意义感,我在旅行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询问自己,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看来,我在旅行中有着许多新的体验,见到了许多新的人,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拍到了更多照片,这一切都是我的收获,但如果要将这个作为自己的答案,自己并不会感到满意,这些经历虽然看起来是充实的,但同样也是虚无缥缈的,即便不考虑这一点,得到了些什么在我看来更像是旅行的副产物罢了。同样的问题也曾发在自己的频道中,有些网友的回答是开心就好,有些网友的回答是不要注重结果,但对我来说这些同样不是我想追寻的答案,能适用于每个人的标准答案一定是不存在的。
尽管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在外游玩而无需考虑任何工作相关的事情,但在整个旅行的过程中我仍然出现了数次使我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到完全丧失生存欲望的情绪。这半个月来总是睡不好觉,但先不考虑这件事情,更多的问题在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警示,即便我天天出去玩,不需要工作,我也依然会有许多的痛苦。这看上去有些像废话,这些感受全部都是根源性的问题,不管是否工作人总会感到痛苦的,只是我觉得自己还比较难应对这些,在非常遥远的未来我想要脱离打工人的身份,但在此之前我需要想办法去应对这些,否则这对于工作上的独立来讲,危害还是非常大的。
当旅途结束,回到了正常的工作日,我变得无比不适应,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从十四天完全自由的生活快速适应每天到点上班的生活吧。前面提到我的旅行一半是作为一个入门摄影师在做赚不到钱的工作,这是我不适感很强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对我是一次强烈的冲击,也许未能使得我实际去做些什么,但我的想法已经产生了更多改变。在从杭州返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梦到了独自一人踏上了宝可梦训练师的道路,或许这也是我大脑潜意识的想法,想要就此启程,脱离到点上班的生活,只是我现在还未能实现这一切,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实现吧。
- 本文标题:旅行沉思
- 本文作者:Homura
- 创建时间:2023-11-05 17:55:38
- 本文链接:https://homura.live/2023/11/05/Life/travel-meditations/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